孙宝林教授主讲“新质生产力的概念、内涵及赋能学科建设”专题讲座
日期:2024-04-19  发布人: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  浏览量:47

 孙宝林教授主讲“新质生产力的概念、内涵及赋能学科建设”专题讲座


4月19日12:20,我院在一教1106教室举办了以“新质生产力的概念、内涵及赋能学科建设”为主题的专题讲座。本次讲座由我院院长孙宝林主讲,从概念、产生背景、基本内涵和核心标准、时代内涵与外延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。

个人简介

孙宝林,中共党员,武汉理工大学博士,武汉大学博士后,2007年度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人员,2023年首批“武汉英才”称号。湖北省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。2019年度 ISO/IEC JTC 1/SC6标准技术召集人贡献奖。中国计算机学会(CCF)杰出会员。汉口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。

他是移动通信技术、网络优化等领域的专家,先后主持12项国家级研究项目和14项省级研究项目,在国内外期刊发表160余篇学术论文,获得多项荣誉,并担任多个国际标准化组织的重要职务。


图片


孙宝林教授在讲座中着重介绍了新质生产力及科技创新的重要性。他指出,新质生产力不仅体现在技术上的创新,更蕴含着对产品、服务、业态和要素的全方位更新。他将新质生产力概括为“四新”:技术新、产品服务新、业态新、要素新,强调了科技创新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。

图片

在演讲中,孙宝林教授详细阐述了科技创新对于催生新产业、新模式、新功能的重要作用。他指出,科技创新不仅仅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,更是为了引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,推动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增长。


图片


孙宝林教授还强调了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特征,包括战略选择、现实作用等方面。他认为,要想发展新生产力,需要在政策引导、技术支持、市场激励等方面加大力度,不断优化创新环境,为新产业的孕育和成长提供有力支持。


图片


此外,孙宝林教授还就如何赋能本学科专业进行了深入讨论。他指出,学科建设应当紧密结合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趋势,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,促进学科专业与市场需求的对接,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升级。


图片


本次讲座吸引了众多师生参加,现场气氛热烈,收获颇丰。通过孙宝林教授的精彩讲解,与会者对于新质生产力的概念、内涵以及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,对于未来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多的思考和建议。


图片


本次专题讲座不仅拓展了与会者的学术视野,也为学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。期待未来能够有更多的学术交流活动,促进学科发展,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。



来源  | 计科院宣传中心

撰文  | 王逊宇

摄影  |  设计制作部

排版  |  陈浩喆

初审 | 郭玲润

校对 | 张宝龙

终审 | 韩思婕



收藏本页